1.2 Why Do Asian Kids Excel At Math 亞洲孩子們數學表現優異的原因﹣P.26
Maya:
1. 根據腦神經科學家﹣Stanislas Dehaene在他的著作The Number Sense中, 就有提出來“The Cost of Speaking English (在數學中說英文的代價)”,由於中文的數字一、二、三的發音短,又有規律,不像英文的音節比較長,又不規則,當在讀數學題目的時候,中文平均讀一個數字是0.25秒,而英文平均讀一個數字是0.33秒,所以相較之下,亞洲人的語言占了優勢,所以數學比較好。
2. Maya對於第一點中的理論非常不以為意,因為印度、日本及韓國這些亞洲孩子不說中文的,數學程度平均也比西方白人好,加上移民過去的亞洲孩子們,在Maya教過得通常母語都是英文,甚至不會說中文,也還是程度比較好,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3. 許多美國的教育學者相信,亞洲的數學教育課程設計得比較好,所以特地做了比較及研究,發現西方的太注重個人化及自由發展,反而缺少了持續性及基本功的練習。美國課堂中上數學課的時候,喜歡用討論的方式來研究一個問題可以有幾個不同的解題方式,這樣其實是培養了討論的語言能力,而不是數學能力。
4. 亞洲的數學教育模式雖然比較古板,但是基礎打得扎實,與其一直討論,亞洲學校傾向給予學生們難一點的題目來激發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搭配固定的考試系統來做驗收。
5. 但是Maya覺得很奇怪,那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華人們,他們的基本條件跟西方人是一樣的,那到底是什麼讓他們的數學還是比較強呢?Maya認為是「重視數學的父母」,由於父母重視,即使學校沒有特別加強,他們隨時隨地都在接觸數學,有意識或是無意識地討論數學,相對的就會花許多時間在學習數學上,自然程度會比較好。
蔬菜小姐:
1. 看到腦神經科學家數據的時候,我其實大笑了出來,因為之前在唸書、學校教書,到後來在國外跑貿易的工作時候,我就發現只要西方的國家發現他們有哪一點不是全面性的壓倒性勝利,就會投資大筆的資金,聘請世界上的專家來做研究,然後再根據數據來修改他們的設備、儀器或是比賽規則,舉例來說,乒乓球的大小於2000年從38mm的大小,改到40mm的大小,因為亞洲人平均比西方人矮一點(根據比賽乒乓球的數據來分析的),球如果比較小的話,飛比較快,西方人要揮拍就會平均慢個零點幾秒,所以為了讓乒乓球這個運動能夠更加所謂的「國際化」及「有趣」,所以規定全部變大顆。有興趣的看讀一下這篇研究(看到橘色就點下去,會有鏈接)。這點讓我看到了能夠說兩個語言的好處,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如果多會一個所謂的技能,就的確多一個比較優勢的機會來思考或是面對挑戰,所以以後我兒子要是跟我說不想學中文,這個就會是我強大的資料庫,拿出來與我兒子應對。
有關乒乓球變大顆的研究 |
2. Stanislas Dehaene是法國很有名的數學家,在美國教育界頗有名氣,如果對於外國人怎麼看數學這件事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他的生平他的生平,及他所寫The Number Sense 的 Abstract。
3. 在台灣唸書到高中才出國的我,其實很喜歡國外上數學課時用討論的方式,加上國外鼓勵學生們用計算機,因為能夠省一點腦細胞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比較重要,是國外的想法,但是常常會進度嚴重落後,因為一個數學題目的解法真的有許多做法。但是,我也有疑問,使用數學做出對於全人類很大貢獻的數學家,幾乎都是白人,只有一個澳洲出生的中國人Terry Tao入選,而他也被美國重金聘請過去成為美國公民。請參考我的搜尋資料一與資料二,亞洲的基礎打底方式很重要,也證明了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們達成個人的成就,但國外的做法是培養出對於全人類有貢獻的人才,所以這裡更加讓我確信,不能只一面倒的使用西方或是東方的方式來教育,而是要截長補短,綜合之後找出一個對於我們孩子最好的方式。
4. 如果能夠適當地搭配測驗方式及給予比較難的題目來刺激孩子們的潛能,我覺得沒有不好,只是要怎麼拿捏才不會摧毀了孩子的信心,這是比較難的地方。
5. 很有趣的是,Maya在最後提出,關鍵在父母身上。所以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接受一樣的教育環境,給一樣的老師教,孩子們要學得比較好,是要看父母有多重視這個科目,如果重視,就會有意識地製造學習機會及運用的機會,而這只有父母才能做,老師是無法代替的。
問題討論:
哈!這一小節我就不想太嚴肅了,大家認可Stanislas Dehaene博士的論點,用中文思考數學真的比較占優勢嗎?
前情提要:
還有興趣讀下去嗎?
(鏈接之後補上)
Comments
Post a Comment